1、台风取名字的依据
台风的名字按照一定规则命名,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国际命名系统
国际命名系统由世界气象组织(WMO)管理。西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区域由WMO的热带气旋委员会负责命名台风。
命名方案
台风名称按照字母顺序命名,从A到Z和一些其他不使用的字母(如Q和U)循环。每一组包括10个名字,由成员国提供。例如,柬埔寨提供的名称包括“莫兰迪”、“山竹”和“康妮”。
命名规则
台风名称应:
简短易记(不超过两个音节)
非政治性或宗教性
不具有冒犯性或种族歧视性
不包含商业或宣传性术语
退役名称
.jpg)
当一个台风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时,其名称会被WMO退役,不再使用。退役的名称将由其他成员国提供的名称替换。
其他命名系统
.jpg)
除了国际命名系统外,部分区域还使用自己的命名系统。例如,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GASA)使用一个单独的名称列表,包含当地语言中的词语,如“安丁”和“卡梅尔”。
通过使用标准化的命名系统,台风可以轻松识别和跟踪,有助于风暴预警、协调应对措施和灾后评估。
2、给台风取名字,其实特有意思......
给台风取名字,其实特有意思。
国际上给台风取名,有自己的标准和流程。最开始是采用随机数字编号,随着台风数量增加,编号记起来太困难,于是用女性的名字来代替,后来发现容易混淆,1979年,世界气象组织决定使用简单好记的十个花、鸟、鱼、虫的名字。
这些名字大多来自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中国等。比如,日本提供的名字有“百合”、“杜鹃”、“海燕”,海南提供的名字有“芙蓉”、“莲花”、“小燕”,柬埔寨提供的名字有“康妮”、“德姆”,就连澳门,也奉送了“韦帕”,它的意思就是“蚊子”。
有些名字甚至还很“可爱”,比如“天鹅”、“玉兔”、“悟空”,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中的意境和想象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台风通常带来破坏性天气,为了表示尊重和善意,一些受灾严重的国家或地区,会将造成较大损失的台风名字“退休”,不再使用。
比如,2013年给台风“海燕”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菲律宾,便将这个名字加入“退休”名单。而2018年给大阪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飞燕”,也光荣“退休”了。
由此可见,给台风取名字,其实也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文化交流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了各国对台风危害性的重视,也承载着对美好未来的祈愿和祝福。
3、每个台风的名字是怎么取的
台风的命名由来已久,并随着时代而不断演变。最初,台风使用当地名称,如“大风”或“暴风”。随着国际合作的加深,为了便于交流和预警,国际气象组织决定采用统一的命名系统。
1947年,美国开始使用女性人名作为台风名称。随后,其他国家也加入了这个命名惯例。为了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在1953年建立了轮流使用四个区域名称的命名系统:西太平洋、北印度洋、中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
每个区域都有一份预先确定的名称清单。这些名称通常是普通民众提交的,并经过组织的审查和批准。为了纪念对气象学有重大贡献的人员,一些台风可能会以其姓名命名。
为了避免灾难性台风再次发生,世界气象组织会在特别严重的台风过后将其名称从命名清单中除名。通常情况下,替换名称会使用与原名称读音或含义相似的名称,以避免混淆。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热带气旋都称为台风。在全球不同地区,它们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在北大西洋和东太平洋被称为飓风,在北印度洋被称为气旋,在西南太平洋和澳大利亚被称为气旋。
4、中国给台风取了哪些名字
中国气象局自2000年起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命名。命名的方式是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编制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名称表进行。
该名称表共包含140个名字,分为10组,每组14个名字。名字按照英文名称的音节顺序排列。当一年的台风使用完一个组中的所有名字后,则从下一个组开始重新使用。每个组中的名字都具有不同的含义,代表了不同的美好祝愿或寓意。
例如,第1组的名字有“海马”、“玉兔”、“风神”、“杜鹃”、“海燕”、“云雀”、“红霞”、“凤凰”、“龙王”、“鲸鱼”、“海豚”、“蝴蝶”、“海星”、“燕子”。
第2组的名字有“悟空”、“白羊”、“青龙”、“宝瓶”、“天秤”、“天蝎”、“蛇夫”、“人马”、“摩羯”、“水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
中国为台风命名,不仅体现了对气象科学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祈福迎祥的传统。这些名字寓意着消灾避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本文来自振梁投稿,不代表侠客易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kyjtgw.com/540108.html